服务热线
15922223087
1月11日,政协南京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当天,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在讲话中用八个字直言南京争先进位面临的巨大压力。
去年,南京经济提高速度预计达到4.5%,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从万亿城市中已公布的数字来看,南京这一增速并不占优。去年全年数据尚且还没出炉,但前三季度,成都、杭州、武汉等地经济总量领先南京的幅度较上年同期扩大,南京领先宁波的幅度较上年同期缩小。
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局面下,一座经济总量逼近2万亿的城市叠加产业升级、结构转型,阵痛期不可避免。
去年底,南京市委全会部署打好“三大关键仗”“三大攻坚仗”。今年1月2日,南京“新年第一会”聚焦产业科学技术创新。次日,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开进项目现场。
位于南京的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后,500公里外的杭州某工厂AGV小车随即启动、转向,时延在20微秒内,距离误差达到厘米级……这样的场景离不开南京的一座大科学装置——去年,由紫金山实验室主导建设的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全面竣工,抖动低于5微秒、丢包率小于十万分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南京可以为各类科学实验提供较为可靠的确定性网络支撑。
代表一座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原始创新,是南京在筑强的长板。去年南京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25家,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分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落地。与主城相比不具备先天优势的浦口区,也在瞄准平台建设这一突破口,用“有形平台”集聚“无形资源”。去年1月,位于浦口区的原子极限微制造实验设施通过省发改委评审,成为我省重点支持的预研项目,这在南京是唯一。能应用于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的原子制造,正被世界大国争相布局,南京“上桌抓牌”。
“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单中,南京位居全球第五。去年,南京29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位居全国城市第三,185项成果获省科技奖,占全省63.8%。
南京是全国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周红波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京的根本出路在创新,创新的突破之举在改革,改革的关键路径在融合。“必须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做强主体、建好平台、打通堵点,形成产业科学技术创新闭环,切实把南京科教人才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紫金山实验室首例“拨投结合”——5G高精度室内定位项目完成转化、来自清华大学集成电路研究所的数模转化芯片项目成功注册公司……位于紫金山科技城的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每月进展不断。去年,教育部与我省签约,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其中,生物医药分中心、信息通信分中心分别落地南京的江北新区和江宁区。中心承担的任务,就是为高校科技成果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和产业化环境,让它们从实验室走向产线,进而摆上货架。
这是南京开展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去年,南京有6家概念验证中心获得我省首批立项支持,占全省60%。此外,南京近年来还承担了科学技术人才评价、职务科技成果确权等国家级试点——
在中科南京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新的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赋予研发团队成果长期使用权。“我们在授权空间、权益分配等方面实现多项制度突破,人用H5亚型广谱性禽流感疫苗等一批重点项目得以顺利进入转化阶段。”该院负责人刘冬平介绍。
“在创新活动中,大家岗位不相同、角色不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老办法并不科学。”紫金山实验室人事部门人才主管吴涵介绍,去年起,这里的800多名科研人员按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等类别,进行分类评价。
江北新区是我省改革开放的一块金字招牌。我省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前四条任务都与科学技术创新直接相关。今年的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为江北新区特辟一段,重点支持新区“做强主导产业、推进研产贯通,高标准打造扬子江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区”。
目前,江北新区已经建立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并获批建设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目的是搭建起连接院所和产业的桥梁,帮助成果跨越“死亡之谷”。
作为江北新区与省产研院签约首批“拨投结合”项目之一,江苏奥意科技有限公司在签约两周后便落地揭牌。“每完成一个预设的里程碑节点,就会获得下一阶段的研发资金,这样的节奏能更好推着我们向前走。”企业负责人说。
上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六合区签约共建龙袍校区。地处南京近郊区的六合,用辩证法看待自身条件,寻觅发展新机。“六合既能近距离享有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也有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县域’特征。”在该区主要负责看来,这一特征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低密度发展空间,正成为人才和高企理想的生产生活追求,这恰恰是六合难得的比较优势。
该区重点打造的六合产业科学技术创新港,目前总体格局已基本成型,501省道沿线的科创产业主轴也全面拉开,南师大灵岩融创区、中国矿大校友经济产业园等多个高校联姻的“孵化器”正加速产业导入和项目建设。
中国首制豪华邮轮、可燃冰开采“蓝鲸一号”、第三代核电工程“华龙一号”、北极亚马尔天然气项目、卡塔尔足球世界杯体育场馆……这是1958年成立的南钢近年来产品应用的项目场景。国内首家开发100mm世界最厚止裂钢、5Ni低温型钢,超低温(-196℃)9%镍钢、高强耐磨钢双双跻身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66岁的南钢正青春。
钢铁是南京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实施高端精品发展的策略,不断向价值链高处攀登。南京打造了国内外重要的高性能特种钢板生产基地,100多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去年底,由南京市牵头、南钢担任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入围工信部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集群。2023年,这一集群主导产业产值8215亿元,产量约3000万吨,特钢产量占比约23.5%,与发达国家相当。
再加上南京参与的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入围,以及此前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南京已手握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制造业是南京的经济基本盘。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南京一度在我国的化工、钢铁、电子、汽车四大产业领域占有主体地位,时至今日仍贡献了南京超一半的规上工业产值。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南京把产业强市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倚重制造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中,“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位列南京“两地三中心”功能定位之首。
去年底,溧水区传来消息,南京长安汽车2024年产值达120亿元,增长16.4%,再创新高。该公司的智慧工厂里,搭建了68个“5G+”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场景,定制化生产设备开动率达98%。同样,扎根江宁20多年的长安马自达下线了首款新能源汽车MAZDA EZ-6,开国内合资品牌之先,折射出南京汽车产业走上向新之路。
2024年12月18日,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机械手臂正在焊接车体,工人有序组装新能源汽车出厂,车间一派红火的生产景象。 朱红生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而在化工产业,南京近年来谋划了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及新材料、扬子石化乙烯技术升级重构及下游新材料一体化,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及配套等多个百亿级项目,并在去年先后开工,投产后将大幅优化南京化工产业结构。
重整河山,南京制造业攀高向新。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中,南京位列全国第八。
智能电网代表了南京先进制造业的实力。南京在这一领域拥有发明专利超2万件,参与起草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2000多项,2023年业务收入突破3600亿元。其中,江宁区挑起这一产业的大梁,集聚超200家规上企业和17家上市公司,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六成。去年8月,江宁开发区与国家电网南瑞集团签订共创“双千亿”合作协议,一方面推动南瑞集团2030年实现千亿元收入,另一方面推动江宁开发区构建千亿级南瑞产业生态圈,这一机制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
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唇齿相依的创新融合体,这被传统工业区栖霞看作制造业转型的“华山一条路”。大学城做创新圈、行政区做孵化圈、经开区做产业圈,南京去年以来从全市层面谋划“三圈”协同。总部设在仙林大学城南大科学园的南京乐透思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及产品测试实验室位于行政区的江苏生命科技园,未来还将在南京经开区龙潭片区建设工厂。如今企业已发展成年产值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10亿元。
主攻制造业的南部高淳,围绕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布局。该区建设了南京唯一以应用型教育为特色的科教园区南京高职园,目前已吸引了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等6所高校入驻。去年,该区发布了南京首个应用型人才政策,以每人最高5万元的培养补贴力度,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教育培训。去年该区引进培育应用型人才超1000名。
软件信息服务业在GDP占比近一半的雨花台区,也把目光瞄向制造业。该区主要负责在市表团审议时表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从软件业的“一枝独秀”向“软硬结合、数实融合”的“双轮驱动”转变。该区在新滨江、板桥新城这两大重点片区,共计65.5平方公里的区域,全部部署了智能制造产业,主攻新型都市制造业。
让智能制造进园上楼,在雨花智慧谷产业园,多层厂房藏在写字楼里,容积率是普通工业园的两倍,承重又达到了写字楼的两倍以上,年产值超3000万元的电子企业就藏在其中。去年,中国宝武南京总部揭牌成立,除总部职能外,还要重点推进梅山产业科学技术创新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雨花台区为“双轮驱动”匹配了“双千亿”的目标,稳坐全市C位的软件产业要冲击4000亿元,先进制造业要争取破千亿元。
南京第三产业占比64.2%,居全省首位,玄武、秦淮、鼓楼三区的服务业占比均超90%。国家赋予南京的一项功能定位是“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无论从吸引外资、拉动消费,还是要增强重点行业对经济支撑,南京的发展离不开蓬勃的现代服务业。
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两年多来,南京试点的104条任务实施率超90%。拿下多个首家——去年下半年,南京落地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金租专业子公司、我省首家苏港两地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我省首家海外增值电信运营商,并新增一家台商独资医院、两家外商独资旅行社。
“玄武区要推动服务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秦淮区要促进文商旅融合,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建邺区要持续做强金融和数字化的经济”“鼓楼区要加速集聚新兴起的产业、持续发力总部经济”……南京市委主要负责去年年底在主城各区调研,所提思路几乎都与服务业相关。
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98%、位列南京第一的玄武,在该区“新年第一会”上响亮喊出建设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核心区的目标。玄武区委认为,推动老城转型发展、建设产业强区,要努力回答好“发展动力从何来”的问题,答案就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金融、高端商务商贸两个千亿级服务业集群,是玄武的最大底气。该区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超一半,除此以外还有3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该区近年来选中一批服务业新领域、新赛道,探索动能再造。联动苏豪集团建设江苏中亚中心,布局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在省内率先打造江苏国际数据港,以数据要素释放服务业“乘数效应”;紧盯大模型试水“工厂模式”,集聚了近30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
上周,建邺区真正开始启动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这项工作被写入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建邺在河西南布局的重要产城融合板块,目前已有小米、阿里等多个“大厂”进驻。该区去年以来初步形成金融科技、数据产业等7个先发赛道,总规模超千亿元。该区主要负责表示,要力争每个赛道新引进1—2家链主企业,形成全市最集聚的“龙头+链上”企业集群。
特别是在数据产业赛道,依托已经进驻的省数据集团、阿里巴巴江苏总部等龙头,该区将在今年重点引入国内第一大模型社区“魔搭社区”,建设江苏省数据产业园区,打造全省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高地。
鼓楼是南京主城首个2000亿元城区,去年又实现高基数上的稳增长,增速预计在5%,占全市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经济大区继续“挑大梁”。巩固规上服务业、贸易业等存量基本盘的同时,该区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航运物流服务被写进南京两会报告,这正是鼓楼近两年重点发力的一个服务业细致划分领域。去年,在江阴办公了26年的长江引航中心搬迁到鼓楼。这一中心负责对进出长江的所有国内外船舶提供引航。鼓楼区集聚了南京一半的航运管理机构,再加上中储智运等一众平台类企业,该区去年交通运输业营收增长36%。
加快新街口商圈提档升级,推动金陵中环开业;放大“夜泊秦淮”等品牌影响力;扩大秦淮灯会影响力,大力开展研学游、非遗游……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秦淮元素”,极具辨识度。该区去年游客接待量突破8000万人次,增长20%,旅游总收入超830亿元,增长11%,在“全国市辖区旅游总实力百强区”中位居榜首。除了让一年一度的“秦淮灯会”名气越来越响,该区还储备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二期、西五华里文化街区、周处读书台、机场跑道示范段等一批文旅项目。
2025年1月16日,随着蛇年春节临近,南京夫子庙灯火璀璨,年味渐浓,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灯游玩。 刘建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秦淮的经济总量在去年突破1500亿元大关,连续两年保持5.2%以上增长,“老南京”跑出了新速度。除了打好“特而精 最南京”文旅牌外,该区还要围绕物联网、低空经济等方向,与南航、28所、金城集团等大院大所大企加强联动,努力实现新兴起的产业总规模超千亿元。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 2016-2018 淘金网官网登录_淘金阁素材网站官方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津ICP备14003658号-23
关注我们